柬埔寨村莊婦女學齡前兒童陪讀CATEACH

計劃簡介
「村莊婦女及幼教老師學齡前兒童陪讀技巧培力計畫」源自於2017年7月,埔里基督教醫院兒童神經內科羅心妤醫師與兒童發展評估治療師黃婉婷二位志工參與協會前置評估,對於Pro-hut村莊兒童進行一次發展評估而延伸出之計劃。2017的結果顯示 2-6歲兒童在發展的各面項(除語言當次沒有做評估外)皆呈現落後的情形。Pro-hut村莊的學齡前(二至六歲)和入學後孩童,其認知能力在此次篩檢中出現顯著差異。二位專家亦建議日後應以孩子為中心,增加週邊環境中學習的機會,用互動又有趣的遊戲和玩具引導;提供童書繪本,培養早期閱讀,重覆閱讀,親子共讀的習慣。並且可在六歲之前,利用當地的資源及生活素材,以少少的預算,大量且全面提供學習的機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發展遲緩將造成未來入學後學習效率不良,導致不良的人生循環。因此早期介入和學前認知教育很重要我們請教兒童早療專家趙文崇醫師,明白這些學齡前兒童主要是缺少刺激和抽像概念的學習而導致發展落後。於是CSI-TAIWAN思考如何讓村莊學齡前兒童對於數、量、大小、形狀、顏色及語感提升。當時我們尚未在Pro-Hut村莊開設幼兒園,經由和暨南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系 鄭以萱、羅雅惠二位教授及柬埔寨長期合作的當地夥伴KAKO組織討論後,決定發展村莊婦女學齡前兒童陪讀能力提升計劃,訓練提升村莊婦女與他們學齡前兒女一起閱讀繪本的能力,有方法的使村莊兒童受到重覆的概念刺激而在發展上進步。台中市立惠文高中則參與計劃協助。在臺灣,陪自己的孩子閱讀是許多家長會做的事。但在教育程度低落與閱讀資源並不普及的柬埔寨村莊,「陪讀」,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行為卻是十分罕見的。在家長陪伴孩子閱讀的過程,透過家長與孩子的對話,可以幫助孩子吸收新知、累積知識、提升語言能力,也能增進親子之間的互動與情感。
計劃執行目的:
提升村莊婦女陪讀技巧及培養規律的陪讀習慣,藉由閱讀刺激達到增進兒童閱讀能力及培育學齡前兒童認知與非認知發展。最終改善村莊兒童各項發展落後(使用語彙、大小、形狀、推理邏輯等)之情形。

第一年計劃執行
2018,是陪讀計劃的第一年。主要目的為加強當地婦女親子陪讀的觀念認識及重要性。除此之外,也透過工作坊教學,教授基本對話式陪讀方法與陪讀方法的實際演練,提升當地婦女陪讀方法。希望藉由陪讀觀念的建立,能夠增進村落兒童閱讀次數、能力,以及學齡前兒童認知與非認知發展。
在工作坊中我們也發現了問題,這次在課程中使用的繪本是臺灣帶過去的繪本,內容並不符合柬埔寨當地的文化,這對於婦女學員在學習時不易理解,及實際演練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加上婦女學員識字程度落差大,有些婦女對於我們製作的教材有閱讀上的困難,也難以使用柬埔寨當地的繪本進行陪讀。暨南大學志工們帶著這些問題回到臺灣,並思考著次年如何改善。
第一年工作坊結束後,我們選出了幾位婦女學員,由KAKO與惠文高中進行後續陪讀情況錄影追蹤,讓我們能夠持續瞭解村莊婦女的陪讀情況,也為第二年的工作坊籌備提供更多參考資訊。

第二年計劃執行
2019,為了克服婦女識字能力落差及繪本不符合當地文化的情況。因此,2019年的陪讀工作坊以無字繪本作為主要的教學媒材。無字繪本以當地村落生活環境為主元素,搭配禮貌、分享、環境教育等主題,並結合村民所提出希望能夠有與道德相關內容的圖書,暨南大學志工發展、設計出五本無字繪本。繪本內容圖案也針對兒童認知能力(數量、大小、形狀、圖形細節、邏輯推演)設計而成,希望透過無字繪本的使用以增進兒童的認知能力。2019工作坊課程奠基於前一年的教學的基礎陪讀方法之上,除增加進階陪讀方法,也將陪讀方法搭配無字繪本使用。此次強調的是增進家長與兒童在閱讀時的互動,透過開放式問答,引導兒童思考並表達自己的想法。另外,為了增加學齡前兒童接觸閱讀的機會,針對村落幼兒園教師,我們也進行兒童語言發展與陪讀方法的工作坊課程。透過認識兒童語言發展階段,幫助教師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況,希望幼兒園教師學習陪讀方法後,也能在幼兒園課程中,與家長使用一致的陪讀方法陪伴學生一同閱讀。
2019.07工作坊後續婦女共讀追蹤由CSI-TAIWAN在當地的兩位田野實習生執行。每週進到Pro-hut村莊錄製婦女學員使用無字繪本與孩子共讀的情況,當婦女學員在無字繪本使用或是陪讀時有任何問題能夠及時給予回應與修正。

2018,艷陽高照的七月,我們舉行了為期4天的陪讀方法工作坊。村落圖書館裡面滿是認真學習的婦女學員,大家都是放下手邊的工作前來參與我們的課程。即使我們一開始教授的內容過於艱深困難,他們依舊認真聽著。隨著我們一次次修正課程,也可以體會到婦女學員們也跟著我們越來越能夠理解,並一同投入在陪讀課程中。
我們提供的無字繪本中,有一本廣受喜愛。媽媽們不只對於故事內容爛熟,也能夠搭配所有的陪讀方法與孩子閱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故事中有隻唱歌的鱷魚,有位媽媽就問了孩子鱷魚在唱什麼歌?你能不能唱給我聽聽?接著,孩子就開始哼哼唱唱地唱完一首柬文歌曲。在一旁看著,真實地感受到媽媽與孩子在享受閱讀過程中的變化與成長。
2019,一樣是熱炎炎的七月,我們又回到村落圖書館。熟悉的面孔中也夾雜生面孔,這次的工作坊加入了村落圖書館管理員,希望圖書管理員也能成為兒童閱讀的陪伴者。由於村落幼兒園的成立,今年課程中加入了說故事給幼兒園學童的環節。孩子們天真活潑的回應讓學習過程中增添不少活力。
在實際演練中,我們看到婦女學員已經能夠熟練地使用去年所學的陪讀方法。在新方法學習與使用雖然有些生疏,卻也漸入佳境,也學著練習引導孩子思考並表達想法。

第三年計劃執行
2020,即將迎來陪讀計劃的最後一年,也是檢測婦女學員陪讀能力的時刻。明年我們將會邀請過去曾參與過陪讀工作坊的婦女們參加「迴流工作坊」,檢測村莊婦女們的學習狀況、陪讀應用與親子互動情況。(註:2020及2021年因COVID-19疫情,暨南大學國比系團隊無法至柬埔寨場域執行第三年計劃)

2021年
暨南大學國比系師生團隊(Heals) 完成六套 「我可以說故事(含指引)遊戲教材」,手繪故事書三本及三本親子共讀手冊(柬文,具柬語錄音指引)。這些成品將在KAKO所服務的村莊及幼兒園運用。其中共讀指引,是「村莊婦女及幼教老師學齡前兒童陪讀技巧培力計畫」的共讀技巧做一次集結成及柬文化。 這些產出將嘗試與綠蘋果幼兒園的在地課程做結合,讓村莊學齡前兒童的發展有更多元刺激。本計劃於2021年底完成三年計劃成效評估及成果發表後終止。於2022起以本計劃經驗及實證資料開啟新二年計劃『柬埔寨村莊幼兒園共讀應用』。

暨南大學國比系師生團隊(Heals) 辛苦完成的計劃產出。
實習生蘇郁閔完成以村莊婦女共讀計劃為題之論文並取得博士學位。

總結而言,本計劃三年的執行(2018-2021)主要是以在地陪讀培力工作坊的方式在圖書館教授自行設計的對化式課程與教材。內容根據柬埔寨當地婦女之教育程度、當地風土景物、文化脈絡及村莊媽媽學員們提出的需求所設計出的對話式共讀課程與教材。除了發展出利用無字繪本弭補村莊媽媽們識字能力的不足,最重要的是經由CSI-TAIWAN與暨大團隊的腦力激盪將Zevenbergen和 Whitehurst (2003)所提出之CROWD與PEER原則簡化成的村莊媽媽們能理解並運用的七個技巧:分別為 『這是、為什麼、感受、一直問、教知識、因為所以、想一想』。我們深深知道,以七個方法教學並檢核的做法並非是最好的,因為在一些程度上失去了親子共讀的自由空間和親子間自然的情感交流。所幸這樣的限制會隨著親子共讀頻率的增加逐漸減少,也是目前CSI-TAIWAN在資源不足地區對於學齡前兒童共讀領域能夠發展出的最好做法。